2007年9月19日 星期三
亦<10>
五點四十七分,睡不著!
大學,一整個學期當中會有兩段時間是可以媲美高三時的用功。期中考與期末考!前些日子,期中考,讓我有點習慣大學考試的狀況了。不管是申論題、名詞解釋或是一些有的沒的題型、奇奇怪怪的報告,基本上我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自信,只要書有讀完其實大概就都可以安全過關。
也許晚睡是一個壞習慣。但我想,大都在晚上才開始看書的我,晚睡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壞習慣,如果我不把讀書的時間往前挪的話。
吃完飯、洗完澡、洗好衣服,做完一切雜事,看看手錶,十點…
還好的是,大學的考試不像國高中那樣集中一天考,而是照課表考試。一天大概平均要考一兩科,看著堆在身前的那兩大本厚重的心理學跟社會學,還有一大疊參考資料。
收了鉛筆盒,帶了MP4,抱起了那兩本厚重到會讓人誤以為是磚塊的書跟那一大疊印著密密麻麻白紙黑字的參考資料,到宿舍一樓的自修室埋頭苦啃。臨走前,還不忘換一下MSN的狀態:
“游泳要學…為了不沈沒在報告海裡!
體能要練…為了不累垮在期末山上!”
在大考前夕,我並不習慣窩在寢室看書。
原因其一是寢室的位子不夠,大部分的位子都被螢幕、喇叭、鍵盤、滑鼠給佔去了,最多也只能再多一本教科書,參考資料根本沒地方放。堆在一起的話,最後不是忘了看就是會懶得找。
第二個原因是太吵雜,跟室友喇咧兩句是在所難免的,而電腦裡的音樂一首一首的瀏覽,不然就是別人的音樂聽不慣,再不然就是音量太大會聽的心煩氣燥。總不能厚著臉皮要求大家配合我吧?所以當然是自己去能讀下書的地方,大家才能相安無事嘛!
以上兩點都可以說是個人的因素,而在寢室讀不下書的最大原因是,誘惑太多。最大的誘惑,電腦!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會這樣,在電腦前讀書的話,抬頭看螢幕的次數大多會比所看的行數多上一兩倍,大部分的時間都會花在MSN或其他的聊天軟體上。
狠下心關掉MSN。那麼,打開網頁,打我的最愛裡的連結一一的看過一次,然後心滿意足的關掉大部分的視窗,剩下的那些大都會是無名小站、天空部落格之類的相簿、網誌,看了一個,又會從好友裡連到另一個,等到回過神,時間又不知到被誰拿走了。
回神之後,關掉所有網頁,正要開始專心時,想整理自己硬碟裡那些雜物的慾望就會開始蠢蠢欲動,C槽看一看,D槽刪一刪,E槽逛一逛,時間就都會被自己的白癡舉動吃掉。
而且在整理的途中,都會發現自己不知道在多久以前灌的、抓的那些遊戲、影片,接著就玩了看了起來。時間又都會開始被自己的無知所磨蝕。
若再更狠心點,關機!那就會開始整理起周邊配件,螢幕擦一擦,滑鼠、鍵盤、喇叭清一清,都忙完後,看看手錶,將會很神奇的發現,時針一下就跳了三四格了。
下定決心認真看書!沒讀幾行,就會開始覺得煩躁,不是看不懂,而是因為覺得桌上的東西太多太雜太亂,一衝動下就會開始動手整理。一整理,不只桌上整齊了,連帶著抽屜、書櫃,甚至衣櫃、鞋櫃都會煥然一新。當然,時間不會因此而停止,反而會跑得比平常還快!
從中邪狀態清醒後,就會開始幹譙自己為什麼如此不堪。做回座位,擺好姿勢,專心一意,不用多久就會開始剪剪指甲或擠擠痘痘。
到最後,書沒看到多少,體力已感不支,說聲聽天由命,蓋被子早早睡去。
人性啊!唉…
所以我在考試前都習慣去自修室、圖書館之類能讓我斷絕一切俗念的地方,因為這類的地方都是我要什麼沒什麼的地方。而且只要坐在位子上,不是看書、睡覺,就是發呆,除了裝水上廁所會被迫離開位子以外,屁股都是黏在椅子上的!
Srikson的八階理論:信賴對不信任、自主對羞恥與懷疑、主動對罪惡感、勤奮對自卑、自我認同對認同混淆、親密對孤立、生產對停滯、圓滿對絕望。
Srikson將人生歷程分為八個階段。一歲以前與一歲之後的信賴對不信任跟自主對羞恥與懷疑我已經沒什麼印象了。而大約在三歲到六歲期間的主動對罪惡感,可能是忘了,也或許只是想不起來而已。在六歲左右的勤奮與自卑,好像煞有其事般的存在記憶深處。第五階段,青春期的階段,似乎我還停在這個階段中。不過,自我認同,沒有。我對我的未來還沒有任何的方向。我想,我是一直處在自我混淆當中,對未來感到徬徨,對生活失去方向感。
十九歲。算二十好了。二十歲的我,經歷了八個階段裡的四個階段,正處在第五個階段中,還有三個階段未曾接觸。
你看,我的人生已經過超過一半了呢!
那在這些日子裡,我認識了多少人,我結交了多少朋友。我從不絲毫懷疑過我生存的意義,我不是大聖人、大偉人或哲學家,我不需要汲汲盈盈的去找尋人生的目的或宇宙的真理。
朋友的意義是什麼?似乎與人生的目的或宇宙的真理不相干,卻在人生裡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如果把朋友這層關係抽掉,我們會變成怎樣?”
祤翊的這個問題一直在我腦海裡游動著。
自修室理人很多,但是桌子與桌子之間有道木板隔著,我靜靜的讓耳機中的音樂流入我的耳朵,眼睛注視著桌上那本心理學。
右前方擺著已經大略瀏覽過了社會學與其參考資料,正前方是心理學的參考資料,左前方放著鉛筆盒等其他雜物。
“搭”燈關了。平常十二點時宿舍會按例熄燈,不過通常考試前會延後到三點關燈。當然,不是一片黑暗,還有桌燈亮著。
我這時才驚覺,原來自修室剩下我一個人,而且已經三點了。心理學還有三分之一,大概還要再花個一小時左右吧。
把東西收了一收,回寢室。室友都睡了,我開了桌燈,到廁所刷個牙洗個臉,回到座位,繼續苦啃。
四點二十七分,書都看過了。
開了螢幕,進了網頁,登了網誌,看了留言。沒什麼新的東西。關了燈,躺上床,蓋好被,闔上眼…
“如果把朋友這層關係抽掉,我們會變成怎樣?”
祤翊問的這個問題就像跑馬燈那樣的在閉上眼睛後的黑暗中顯現著。
腦袋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一次塞了太多東西而活化了起來,念頭一直轉一直轉。結果,睡不著。
看了一下手機,五點四十七分。
我躺了一又三分之一個小時,等於八十分鐘,又等於四千八百秒。
在這四千八百秒裡,祤翊的問題,閃過了不下四千八百次。
我爬了起來,到書桌前,翻開了記事本,把這個問題記了下來。然後,開始呆坐…
在祤翊向我提問之後,我敲了偉憲。
『如果把朋友這層關係抽掉,我們會變成怎樣?』
「陌生人阿!」
『可是我們還是認識阿…』
「幹嘛?吃錯藥喔你?」
果然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偉憲回答不出來,那就表示這問題有一定的深度。不然他一定會說”就說你淺嘛”,然後就開始解釋他的看法。
那天,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會變的那的多話。那晚,我跟祤翊聊了好多好多,連我自己事後想起來都覺得會不會說的太多…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