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網路取代 德國報紙憑高品質屹立媒體圈】
在這篇報導中提到美國新聞學者的預言,在部落格興盛的網路時代,傳統的平面媒體不可避免地走向窮途末路。雖然不見的適用於每一個國家,但是已經在德國引起熱烈的討論,而生在台灣的我們亦不可太輕忽這一個層面。
在網路的盛行中,傳統報紙的重要性是需要重新評估的。
現今網路中存在著許多的部落格與留言板,對時事的分析還有訊息的接收都是非常的即時的,而還是有不少的人還是會花時間在翻閱傳統報紙上,那是因為在深入和分析性報導方面,報紙還是有優勢的。
而對台灣來說也是如此,網路上的訊息更新速度是非常的快速,但正確度卻是備受質疑的,因為有太多的言論是出自沒有根據的參猜測,而報紙雖然不見的是全然正確,但就像是「德通社」社長馮卓塔說的:公民記者無法取代專業的新聞記者,一流的產品還是只有受訓過的記者才能生產。
德國的報紙業藉由高度的品質進而不懼怕受到網路的取代。
而反觀台灣的情勢,網路新聞深深的打入民眾的生活中,例如奇摩新聞,有許多的師長同學打開網頁的第一件事就是瀏覽網頁新聞,而以前國文課本上的"爸爸早起看書報"的情景已經不再。雖然德國有等到網路熱一過,終究還是會回歸傳統的報紙和雜誌的想法,但在台灣卻沒有辦法如此為傳統報紙抱有熱觀的態度。
在這篇報導文章中,有提到一個例子,漢諾威電腦展裡的台灣館。
在廠商爭相削價競爭,在意微薄毛利;也有廠商刻意經營品牌形象的大廠,大手筆租下大面積的攤位,展出高品質的產品。
後者的規模一年比一年大,逐漸受到買主和消費者的青睞,如同歷久彌新的老字號報紙,在緊要關頭仍是決策者的首選。
因此就像報導中的結論,從德國經驗來看,不論是報紙、電視、網路、部落格、公民新聞、還是何種形式,耐久的品質依然是媒體生存的關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