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一個寒假!
真快啊~
隨著年紀的遞增,經驗的累積...
這個寒假,我似乎又踏出了不同以往的一步。
先說說我以往的鞋子來源...
從小時候,從不懂鞋子的時候,我對鞋子的認知就是穿。
不用去計較什麼東西,反正都是爸媽買的,有新鞋穿,就夠開心的了。
一雙鞋,不管他是否耐超耐磨,就是要穿到開口笑,就是要穿到鞋底掉,才是換鞋子的時候。
到了國小國中,開始需要自己要求買鞋,應該是運動量大了...
所以除了穿之外,我開始注意到了...價錢。
一般來說,那時腳上的鞋子都是來自於...星期日的夜市。
記得,那時買鞋子時的價位大約在三百九十塊左右。
隨著年級的提升,身邊的同學慢慢的都開始換上有標誌有名稱的鞋子。
我是沒那麼在意啦!反而覺得為什麼要穿那麼貴的鞋子。
不過也因為朋友的關係,我也認識了一些鞋子上圖示的意思,如勾勾、三條線、一個N字的...
我記得我的理論是...一雙一兩千塊的鞋子,我可以換三四五雙鞋了。
然後是高中,開始穿起皮鞋走路的時期。
因為上學期間大都是皮鞋,運動鞋的更換率就明顯的低了。
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一雙鞋所組成的牛頭的圖案鞋。
我還是堅持我的有的穿就好的惜福生活。
默默的到了大學,身邊跟我一樣穿著夜市鞋東跑西跑的人少了,真的是少之又少。
看身邊的同學連拖鞋都要買名牌鞋才能穿得心安,我也只能自嘆不如了。
也許是物價上漲的關係,鞋子的價錢也不斷的提高。
當然夜市路邊還是有那種兩三百塊的,不過運動的需求變高了,對鞋子的要求也隨之提升了一些。
所以我購買鞋子的接受價位從三百九提升到了五百九甚至六百九。
不過,也許是我不會挑鞋或運動量太大,鞋子很快就會不堪負荷。
像球鞋的腳跟處都會浮出底部撐高鞋底的井字型格子,有些連腳掌的部分也會有...
所以不論是跑步、跳躍,甚至是走路...腳都會很痛。
但是,如前所述,我是個很惜福的人。
我都會用厚紙板來墊著底部,讓那個格子不要跟腳有直接的接觸...
但終究不是長久之策,所以我也就是一直忍耐一直忍耐。
直到二年級末,我到一家運動用品店打工。
終於了解到了名牌鞋跟雜牌鞋的差異點。但我始終是沒錢的學生,所以就很特例的在店裡穿著雜牌鞋賣名牌鞋...
而我生命中穿到的第一雙名牌鞋,是來自於店裡的前輩,素未謀面的一位前輩,一個把鞋子給賣錯的前輩...
沒錯,就是所謂的大小腳,那雙NIKE的慢跑鞋,右腳十號,左腳九號。
而我的腳是...九號半。
也就是左腳小了點,右腳大了點。不過還好,還在接受範圍內,雖然穿久左腳會痛...
不過也因為這雙鞋,鞋底是實的,不是格子狀的。所以真的讓腳底有種解脫的感覺。
但是,我卻不太習慣那種包覆,會使腳感到悶熱的包覆感...
於是...
我踏出了以前不曾踏出的一步。
再晃過嘉義市的鞋店之後...我看到了一雙三百六十度透氣的一雙鞋。
而鞋的側面畫著三條線,愛迪達...
雖然看到了這雙,但卻苦無做下決定的勇氣。
因為上千塊的價格讓我望之卻步...
不過,最後我還是毅然決然的狠狠下心。
買了...
我人生中的第一雙出自自己想法的名牌鞋。
adidas
價錢是...1275$
看的到
回覆刪除穿不到
>"<
穿夜市貨+1 哈
回覆刪除其實我是抱持著在腳底下踩ㄉ東西不用太高級XD
不過其實還是腳腳重要(拍肩)
買鞋還可以洋洋灑灑寫這麼一大篇
回覆刪除換作是我
應該就是
"買鞋
adidas
127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