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22日 星期六

傳統...

多麼常見的一個詞。



好像什麼任何的人事物只要冠上了"傳統"的這個字眼,就變的非常有正當性。



小大人的階段,影響者除了老師長輩以外,就是屬學長姐影響最深。



國中時期也許還不明顯,但高中的學長學姊制就能說是非常明確的了。



到了大學,就是依照以往的習慣,減少學長姐的威勢,而增加友好的程度。



但不論何時何地,只要是有關大家事務的事件,總是免不了學長姐的老生常談。



自己也曾身在如此環境中,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對學弟妹說自己的讀書考試的經驗與訣竅。



捫心自問,自己真的有像自己說的那樣好嗎?



還是只是因為自己度過了,就不可一世的在學弟妹面前大勢的誇耀自己當初是如何輕鬆的面對!?



還是仗著自己的結果出眾,就大言不慚的在學弟妹面前訴說以前當初是遭受到何等嚴重的對待!?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



當初的學長姐都是這樣說的啊,這是傳統!



以前學長姐都是這樣對我們的,這是傳懂!



我不清楚為什麼大家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怨念加諸在學弟妹的身上,就因為是傳統使然嗎?



我不排斥傳統,但我認為傳統應該隨著時勢而有所變動。



而不是一再的惡性循環。



教育系學會,自我接任系學會長以來,還沒有任何的建樹。



是我不敢做,是我不想做,是我不用做...



但漸漸的我有了作為會長了自覺,就在最近。



也許就大學生活,系學會上來說,也許晚了。但對於我的人生,只要度過了,我就又在一次的成長了。



我不清楚自己在這半個學期來做了什麼,有總虛度的感覺。



系學會到了我這一屆,似乎封閉了起來。似乎變成了教育系策劃實行小組...



雖然我不用親身參予實做所有的活動,但底下的聲音卻越來越明晰,疲憊...



而我這個會長還是有如閒雲野鶴一般,過著無憂無慮,小煩小事的清幽生活。



自問,系學會內部的事務我熟嗎?各股的負責人要職與活動我熟悉嗎?學期的各個活動我清楚嗎?



好多好多我該知道的事情,我不懂。



突然有種,換湯不換藥的感覺,我做的事情。



我從沒想過要去請教或詢問,只因為我並不清楚教育系所謂的傳統是指哪些。



一直以來,我一直不懂,為什麼教育系在年級之間會存在著如此多的芥蒂?



我也不清楚為什麼教育系,對於活動的參與性只能到事情結束的那一刻...



從大一進來就是如此。是教育系一再的風格嗎?還只是純粹是我的幻想力豐富?



看著其他系上的事物,內部如何我不甚了解,但是對外,其實我們輸了好多。



問題是出在哪裡呢?



個人覺得是少了人帶,少了一貫的傳統,少了可以讓大家凝聚的中間點。



我想要創個系呼,不想讓輔資專美於前。



我想要邊個系舞,起碼有個能讓大家動起來的原始動機。



我想著好多事,但卻做不到任何的一樣,雖然支持的聲響不少。



但我卻苦無心力去實行這一切。



因為感覺是做好無賞,弄壞要賠的自虧情況。



我的個性不是有如外在般的活潑厚臉皮,我會想很多,我需要確定大家是真正的支持。



我對自己的意見是站在無自信的一塊,我不敢妄想自己能提出什麼絕對完美的意見。



但我真的受不了,一些奇怪傳統的打壓。



有時候我真的懷疑,為什麼不能這麼做?



就因為以前沒做過嗎?還只是純粹的因為反對而反對!?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是理念不同,還是習慣不一?



傳統的理念,傳統的習慣。



傳統也是有人開頭,當然也可以有人做結尾。



傳統有人可以結尾,當然也可以有人做創新。



我在傳統與創新之間迷失了界線,以至於讓自己變成四不像,站不住自己的陣腳。



我真的該學習,自我的學習,對外的學習,如何架構出自己的層級理念。



而不是一再的被動學習。



我不想一再的拿著同一套能力技巧招搖撞騙。



我想要保留必須的傳統,並創出新的可能被流傳的傳統。



我只是想讓教育系,能夠有一點像是家人的感覺產生。



我不期待能夠真正做到,但我期望我真的可以帶起大家喜愛這個團體的感覺。



不奢求,只希望在聽到有人批評教育系的時候,心中會有一絲的激昂。



這種對團體的認同,可以延續下去,應該也能成為一種傳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