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亦<26>

 


 


「可是我沒有帶泳衣耶,怎麼辦?」祤翊很焦慮的詢問著。



『別聽他胡扯,奮起湖沒有湖!』



「那為什麼會叫奮起湖呢?」


 


還記得大一的時候,第一次到奮起湖的情況。因為同學的熱情邀約,說要到奮起湖逛一逛。



聽到奮起湖,在我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幅,幽靜深藍的湖面,綠到偏暗的樹林圍繞在湖的周圍,漫步在湖邊的步道上會有一種可以淨化人心的寧靜



一路上,我不專心的騎著車,一直期待著,期待著看到湖水的那一刻,期待到我騎車都在往山下看。



隨著前面同學的車,我跟著,跟著前面的同學把車轉進一個小巷子中,停好車,我迫不及待的問『湖呢?』



「不是吧?起碼也要有個水窪吧?」第一道也歇斯底里的叫喊著。



『喔不!我要的湖呢?』我吶喊著。



「天啊!起碼給我一個水窪吧!」第一道祈禱著。



 


最後,我要的湖,沒有。



不過,第一道所祈禱的水窪,他得到了。在我們走進步道後不久,第一道不知道怎麼走的,右腳直踏進一個非常明顯的水窪中,然後他大喊「喂!我找到奮起湖了!」



 


後來,回到學校之後,我還特別得去查了一下奮起湖的由來。



維基百科上是這麼說的:



「奮起湖,舊稱畚箕湖、糞箕湖。因地勢低窪,中間低平,形如畚箕,雲霧環擁如湖,故而舊稱畚箕湖,後因名不雅,而改為「奮起湖」,畚奮同音、箕改起則用意奮發圖強。奮起湖中的「湖」為閩南語中低窪地之意,當地並無湖泊。」



 


也因為有做過功課,對於祤翊的詢問,我胸中倒還是有點墨水。


「那為什麼會叫奮起湖呢?」



『奮起湖這裡阿,因為地形的關係,以前叫做畚箕湖、糞箕湖,後來覺得畚箕不太好聽所以才改名成奮起的。而那個湖字呢,是台語裡低窪地的意思啦。所以請記好奮起湖沒有湖,
OK?』



 


一路上,跟祤翊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一路就這樣騎上去,沿途,苦了第一道,因為他帶路,看他一個人騎車亂孤單了,如果我身後得不是祤翊,空車的那一個,我覺對會自告奮勇的。



 


『這裡,我們管他叫做綠色隧道,也是往阿里山的入口處,騎過這一段之後,溫差就差多了,簡直就是人間跟天堂的分界點。』


「難怪覺得有點變涼了。」



『現在是還好,晚點會變更冷的。』


 


『這裡是濟公廟,龍隱寺,以前電視劇那齣好像就是這拍的。好久以前了,也記不太清楚。不過這裡是我們要去奮起湖或是阿里山的時候,最先的休息站。我們都會上個廁所洗把臉,到廟裡拜拜保個平安,然後在前面那間7-11,買點小東西補充點體力,就接著上山了。』


 


『中油加油站,我們上山的第二個休息點。我們騎到這之後,通常不管油箱裡的油還有多寡,一率就是加滿為先。因為之前有一次,我們跟著學長姐夜衝阿里山,結果騎到阿里山上之後,就沒油了。待在山上待了一整晚,就是為了等早上八點加油站開。結果那次我們在阿里山上那個火車站,鑽進睡袋,睡在路邊,就這樣度過一個晚上。』


 


『石桌,這裡有幾家便利商店,不過我們鍾愛7-11,所以這間是我們第三個休息點。到這裡之後,也就差不多到奮起湖了,大概在十來分鐘的路程吧。』


 


『這裡是我們不成文的規定,車都要停這邊,這個活動中心。因為有這個斜坡,所以知道這裡能停車的遊客不多,像我們這樣騎機車上來的,有這樣一個空地是很讚的一個停車場。』



「嗯
~這裡空氣好好喔!」應該是坐車做累了,祤翊伸了個懶腰。

『歡迎來到奮起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