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2日 星期一

推甄自傳_後半_研究計畫(01)

大學生兼國小課輔老師之現況探究


 


一、    研究動機:


在一個正常的升學環境中,一定會經歷到國小、國中、高中以及大學各個階段不同的老師。而教師的總類也非常的多元,除了班級導師、科任教師以外,還有補習班的老師、家庭教師,較為特別的,還有大學生兼任的國小課輔老師。


在筆者親身的求學歷程中,在大學以前的各個階段,受到不下二三十位的老師教學指導過。在大學階段也嘗試了補習班課輔人員、擔任家庭教師,以及國小課輔導師。因此,對於大學生兼任國小課輔老師的現況,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國內的相關研究有國小課後輔導教師教學信念及教學成效的研究(吳怡靜,2008),也有國小課輔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呂佩真,2008)


 


本研究的獨特性在於:有別於其他國內著重在課輔老師的教學信念及教學成就或教學行為上的相關研究,而是把焦點聚焦在大學生兼任國小課輔老師的優劣與影響。例如:


 


1、是否因為課輔老師的年紀較輕,比較容易拉近與學生的距離。


 


2、對於課輔老師的專業訓練不足,在教學的方面會不會有影響。


 
 


二、    研究問題與目的:


基於以上動機,本研究主要探討問題有三:


1、了解大學生兼任國小課輔老師教學信念與風格為何?


2、了解大學生兼任國小課輔老師教學的優劣狀況為何?


3、了解大學生兼任國小課輔老師教學上的迷思與困境?


 


研究目的則是:


1、了解大學生兼任國小課輔老師教學信念與風格。


2、了解大學生兼任國小課輔老師教學的優劣狀況。


3、了解大學生兼任國小課輔老師教學上的迷思與困境。


 


三、    文獻探討:


國小課後輔導教師教學信念及教學成效之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1、     課輔教師對課輔專業的看法是:具備個人特質、了解並傾聽孩子、對課程熟


悉並協助複習、具備相關教學經驗。


2、     課輔教師在課程安排上以完成課業為優先;教學策略以同儕合作學習、直接


講述、實際操作、獎勵制度以及個別指導為最常使用;和學生互動上分別扮演低權威教師、談心的朋友以及關愛家人三種角色;還會針對學生家庭、學習狀況做一瞭解;平日瞭解學生學習狀況則是以課業練習與複習為主。


3、課輔教師認為課後輔導班的功能為補學習之不足及補家庭功能之不足。


4、課輔教師認為影響課輔成效的因素有家庭功能、原班老師的配合、課輔老師


間的分享、資源的提供以及學生內在動機等五項。


5、課輔教師在執行課輔時最感安慰及有成就感的是:學生在情感與課業上的回


饋、學生心情的放鬆以及得到家長的認同;所面臨的困擾,大多係來自於學生家庭因素、課輔老師本身、課輔時間運用、補充教材與課程的準備以及資源使用上。


6、課輔教師感受課輔辦理單位所帶來的助益為對弱勢學生的照顧、對課輔老師


的照顧、課輔相關資源的提供等三方面;困擾有成果資料呈報繁雜、經費運用不便、家長對教會活動不認同、課輔老師缺乏穩定感、課輔期間的安全顧慮五方面。(吳怡靜,200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