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以來,教育系的學生似乎嘉北國小成了嘉北國小的常客。
而這一次到嘉北國小的參訪,有別於以往,因為不再是了解學教行政特色或教育理念,而是前進到教學的第一線,教室裡頭。
在這次自然與社會的兩堂課中,我看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自然的引導實作,社會的班級默契。這次的收穫真的是非比尋常。
每一個老師都有屬於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教學風格。自從進到教育系到現在,我一直在找尋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式,從最基本的認識理論到教材教法課程,加上補習班打工、一對一的家教,再到現在接到的課輔老師一職,我的教學方式一再的修改,逐漸的我慢慢的看到自己的教學風格。然而,剛萌芽的理念總還是禁不起外在環境的摧殘。因此,在這一次的參訪行程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可以擷取學習的地方。
在第一堂的觀摩課,自然課。我發現到教學應該要有的條理,面對一整班的學生,必須掌握到整體的情況,再給予加分獎勵,有效的提升學生的上課動機。另外,電子白板果真是個讓人感到神奇的教學用具。看來,在畢業後的實習階段中,有好多的東西是要再去重新學習的。
第二堂的社會課觀摩,我看到了不一樣的班級經營方法,建立默契。這一間教室沒有像自然教室那樣的先進。不過這種情況下,教學是不容許停擺的,所以老師的專業在此時表露的一覽無遺。應該是教學的經驗使然吧,這一個班級的所有動況,似乎 都在 老師的掌握之中,而學生們為了的到社會性增強,也很踴躍的參予道課程中。
面對著老師的精湛教學之後,我發現自己嚴重的能力不足。除了要更認真的學習以外,還要再去擷取更多的經驗,來讓自己有獲得新生般的大進步。
蓉蓉老師批改OK
回覆刪除(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