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9日 星期一

台灣史心得





台灣史,打從小學開始就已經有所接觸的一門課。不管國小國中或高中,對於清廷、日治、與光復,都佔了不少的墨水。但有沒有深入探討就成了大學與其他階段的差異。老師上課的內容遠比以前的教材多了許多,即使事件相同,但所探討的問題也多了許多。真實的事件,參考的文獻,成了我們必須去思考與研究的方向。



一直都知道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遠比自己準備上台報告要輕鬆的多。



而這一次的報告,第一組,出乎我預料之中的快。對我而言,沒有輔系,沒有雙主修的身份,在下學期湊熱鬧的加修台灣史,這一次的報告變成了我上大學後的另一個程度的提升。因為是外系的關係,所以組員總是會比較複雜些,有一起加修的同學,也有碩士班的學長。在溝通討論及資料整合上是我們比較吃虧的地方。但是,我們所佔有的優勢在於,我們的經驗。我們知道重點著重在哪,資料該偏重何處。總而言之,只要資料搜尋完畢,接下來的步驟,即使是我們各自為政也是可以完成的。



經由這一次的報告,我看到了我不成熟的地方。對於資料的匯集,我仍然停留在網際網路上,在我為了資料的廣泛與不實用懊惱時,我的神人組員已經找好了報告的書籍與章節。這是我所不足的地方,要改進。



報告當時,所剩時間不多,我還可以快速的講完。對於這點,我還算頗為滿意,因為事後回想起來,該講的重點都講到了,雖然講解的速度快了些,但卻沒有所謂的含糊,這就表示真的有準備到頭腦裡。



之後提問組的提問,上台解答的不是我,但看著提問組的同學發問,才驚覺再怎麼討論,報告總還是有些不完美的地方。不過,有學習到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之後輪到自己變成提問組時,曾經一度想上台說”你們報告得非常好,我們沒有問題。”不過這種敷衍的事情,只會存在我的幻想裡,決不會成真。



後來,經過討論後,我們從書籍到網路,我們蒐集到較完整較淺顯易懂的資料。



也從而得知,提問組也不是什麼輕鬆的工作。



台灣史,一門不只讓我認識台灣的歷史的課,更是讓我提昇自己各項能力的一門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